剪紙 |
||
整理/梓兒 |
||
剪紙俗稱「剪畫」或「窗花」。過去農家婦女每值年節喜慶時,常將一些吉利的話用大紅的紙剪成圖案,貼在從前的紙窗或牆壁上,使人感到快樂的氣氛。 剪紙藝術源起於我國廣大的領域中,是一種富有地方色彩與民族性的手工藝術,它在民間流行地極為廣泛,但也因為流行的普遍性,使得古時文人對剪紙並不重視,文獻中也極少提到剪紙的紀錄。 究竟剪紙起源於何時,因為沒有文字的記載,我們只能經由推斷來臆測了。較能確信的是,東漢和帝時蔡倫發明造紙之術後,紙就被當時的婦女剪成不同的紙花樣兒,用作刺繡的畫稿,而這些用於刺繡的紙花樣兒,與剪紙之間有極多的相同點,於是一般的判斷,均認為剪紙的起源乃在東漢時代。 剪紙開始流行在的民間時,僅在年節喜慶時,為增加快樂氣氛或求祥納福而製作的,不久民間婦女又把剪紙運用在面容及鬚髮的裝飾,其後剪紙更發展成生活細節中的裝飾物,進一步並且發展成刺繡的花樣,陶、瓷、漆器或木刻的模型,更甚至影劇中,利用剪紙來作雕形,這一連串的發展,將剪紙的運用發展到極致,形成我國手工藝中特殊且重要的一環。 資料來源:《最新女性百科全書》將門文物出版社 198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