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教和大明有什麼關係?

資料來源:歷史月刊1996年3月號;整理:梓兒

 明教和大明建國似乎有所關連,既然老爺子說到明教,咱們來談談明教。

 談起明教的源起與傳入,我們先從金庸的《倚天屠龍記》下手,畢竟人家都找好資料了嘛!第二十五章〈舉火燎天何煌煌〉中便提到這段故事:

 張無忌翻開書(《明教流傳中土記》)來,但見小楷恭錄,事事旁徵博引。書中載得明白,明教原出於波斯,本名摩尼教,於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,其實波斯人拂多持明教「二宗經」來朝,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。唐大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,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「大雲光明寺」。此後太原、荊州、揚州、洪州、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。至會倉三年,朝廷下令殺明教徒,明教勢力大衰。自此之後,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,歷朝均受官府摧殘。明教為圖生存,行事不免詭秘,終於摩尼教這個「摩」字被人改為「魔」字,世人遂稱之為魔教。

 也就是說這小說中「明教」的雛型就是歷史上頂頂有名的「摩尼教」,而歷史上真實的摩尼教起源又是如何呢?摩尼教是在西元三世紀中葉由波斯人摩尼所創立的宗教,其主要思想核心在他的二宗門和三際論,即「二宗三際論」:二宗,為光明和黑暗,即善與惡;三際,為初際、中際和後際,即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摩尼把明暗二宗,當作世界的本原;光明王國充滿美麗快樂,而黑暗王國則充斥兇惡醜陋,兩者截然不同。最初,光明和黑暗是互相對峙、互不侵犯的,這便是二宗在初際的情形,此時尚未有天地;接著,黑暗侵入光明後,便進入中際時期,這期間包含形成天地、造成人類到地球徹底毀滅為止,相當漫長。最後,便進入「明既歸大明,暗亦歸於積暗」的後際時期,實際即是回復到原先的初際情景。其實摩尼創教的本意便是為了超渡人類的靈魂,讓人類早日擺脫黑暗的糾纏,重新回到光明王國;他認為世界末日終將到來,到那時地球毀滅,光明與黑暗又將截然分開,而黑暗將永遠被囚禁,無法再遁入光明王國之中。以上便是摩尼教的梗概。

 而在「明教」這名稱上,因為摩尼教名稱來自於創立者摩尼的名字,所以初入中國之時,便以此譯名稱呼。而經過一段時間,逐步漢化,平民百姓便取其「教蟬明宗,用除暗惑」的教義,稱之為「明教」。所以在宋、元、明三代的文獻中,的確有「明教」此教派的名稱記載。

 前文提到,摩尼教在武后之前便已傳入中國。當時普遍為大眾所接受,而在安史之亂後,摩尼教更是盛行。其緣自於唐肅宗時,回紇助唐室撫平安史之亂;當時回紇進入洛陽,接觸了摩尼教,並深受其感化,遂將該教定為國教,令回紇舉國上下一律遵行。回紇並要求唐室在中國境內建造摩尼寺,稱為「大雲光明寺」,先後在京師、荊州、揚州、河南府等地設置。這段時期,摩尼教的盛況僅次於佛教,而為三夷教(摩尼教、景教、祆教)之首位。但隨著回紇的沒落,摩尼教的聲勢亦隨之下滑。當回紇為黠戛斯部落擊敗西遷後,摩尼教便失去他的支持;而到了唐武宗時,更受到嚴厲的禁令與迫害。從此,摩尼教便無法公開從事宗教活動,而成為地下秘密教派! 

 再從小說中第二十九章〈四女同舟何所望〉裡,出現了三個身穿白袍、體型高大的明教中人,號稱為波斯總教的使者。其受總教之令,到中土整頓瀕臨分裂的明教。然而,明教護教法王稱道:「中土明教雖然出自波斯,但數百年來獨立成派,自來不受波斯總教管轄。……」這段可知,波斯與中土明教兩者之間似乎存有著某種聯繫,但接著也明白地點出兩者已分別獨立、互不隸屬的事實。

 有趣的部份應該是明教的習俗。小說描繪明教徒眾身著白袍、素食、裸葬等等。而在真正的摩尼教,其教史中便記載,摩尼教出家僧侶應「並素冠服」,即必須吃素,並著白衣白冠,至於一般信徒並無此要求。除此之外,還有男女不嫁娶、不喝酒、不祭祖,死則裸葬等習俗。可見小說中的描述,的確引自摩尼教的教義。